author:: 迈克尔·斯韦因 / 保罗·弗赖伯格 country:: 美国 translator:: starts:: ★★★★ status:: 读过 startdate:: enddate:: 2021-08-11 isbm:: 9787115516824
- 自序
- 那是一个短暂而幸福的时刻,书呆子能够当面嘲笑霸主,理想主义可以得偿所愿,人们能够感受到世界变化的步伐。发烧友成为远见卓识者,而远见卓识者又摇身一变成为千万富翁。那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革命,由成就伟人的事物所引发:贪婪的念头和理想主义、尊严和爱、实现前无古人的壮举的激情,赶上时代浪潮的兴奋,不一而足。没错,还有佛教、埃哈德自我实现训练和静坐。
- 与他们谈工作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但当我们撇开当天的议事日程,放下采访提纲,对他们说“跟我们说说你当初是怎么开始的吧”时,谈话氛围就会立刻发生明显的变化。他们会就此开始讲述,而且通常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引言
- 个人计算机的起源也颇具革命性,因为它并不是由那些搞研发的专业团队在成本昂贵、设备精良的实验室研制出来的。它始于企业和学术机构之外,由黑客、计算机发烧友和误打误撞的创业者利用业余时间在车库、地下室和卧室等地方创造出来。
- 第1章 火种
- “吹毛求疵”的群众
- 霍夫问英特尔的老板,为什么人们要花一台计算机的价钱来买一台仅有计算机很小一部分功能的计算器。这个问题暴露了霍夫的书呆子气和他对销售的天真无知。比起计算器,霍夫更愿意要一台计算机,所以他就想当然地认为其他人也和他一样。
- 微处理器之所以是通用设备,原因就在于它的可编程性。
- 编写一门计算机语言,相当于编写一个将用户能理解的命令翻译成机器能够使用的命令的程序。
- 正如他之前或之后的许多了不起的程序员和设计师一样,基尔代尔搞这类设计主要是为了挑战自己的才智。
- 从小型计算机到微型计算机
- 小型计算机公司并没有这样做。就拿惠普来说吧,这是一家在硅谷发展起来的公司,生产的产品从大型计算机到袖珍计算器应有尽有。惠普的高级工程师研究了一名雇员的一项设计,但最终拒绝采用。高级工程师承认这名普通工程师的设计可行且造价便宜,但惠普不是生产这种机器的公司。这名没有学位的工程师叫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他后来离开了惠普,在一家起步于车库、名为苹果的创业公司制造出了自己的计算机。
- 阿尔沮丧到了极点。先前他就常接到猎头公司寻聘高层人员的电话,他决定,再有猎头找他,他就接受。于是,他像沃兹尼亚克、阿尔布莱特和许多其他人一样,走出了公司大门,投身到革命的浪潮中。
- 两位年轻的黑客
- 撇开其危害性不说,入侵计算机系统算是技术领域亚文化中的一种高端艺术,是技术天才的行为。
- 程序员对自己苦心孤诣获得的知识都会有所保留,但盖茨却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年少来赢得TRW公司中年长专家的欢心,让他们倾囊相授。正如盖茨自己所说,他们认为自己“不具威胁性”,毕竟他只是个孩子。
- “吹毛求疵”的群众
- 第2章 Altair 之旅
- Altair闹翻天
- 也许Altair所能做的仅是闪烁灯光,但对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成员来说,Altair的存在已经足够了。他们将从这里接手,继续向前发展。
- 激烈的竞争
- MITS公司是一个催化剂。 MITS公司开创了个人计算机工业,或许是无心插柳而非蓄意。这也意味着MITS公司在无意中培养了很多竞争对手,在罗伯茨看来,竞争者正在抢他的地盘。
- 就在罗伯茨在他的杂志上将某些存储板公司斥为“寄生虫”后,两名来自加州奥克兰的发烧友干脆将他们的新公司命名为寄生工程公司。
- MITS公司的没落
- MITS公司所做的不仅仅是创造了这一行业。它先是推出了人人都买得起的个人计算机,又首次举办了计算机展会,开创了计算机零售市场,创办了计算机公司的内部杂志,组织用户俱乐部,进行软件共享,并发明了许多硬件及软件产品。MITS公司还无意中使得软件盗版成了普遍现象。早在微型计算机看起来还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时,MITS公司就首创了这样一个终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
- Altair闹翻天
- 第3章 奇迹缔造者
- Altair之后的追随与超越
- 但是,这些出于爱好而入行的企业家,没有一个人的目标是挣大钱,结果大多数人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在失败时,他们都是把资料和图纸公开后坦然离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先行者的失败并没有使后来者气馁,后来者也没有放弃革新。这场革命的爆发源自内在的动力,而不是受外部利益的驱使。正因如此,微型计算机产业也没有遵循传统的经济规律。
- 许多初创公司的起名方式都体现了计算机发烧友不拘小节和漫不经心的态度。李·费尔森斯坦创办的一家公司叫Loving Grace Cybernetics(爱优雅控制论),后来又创办了一家公司叫Golemics Incorporated(绝佳辩论术)。泰德·尼尔森的公司叫Itty-Bitty Machine(小小机器),它位于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市,这名称是对IBM公司的取乐。新泽西州出现了一家公司名为Chicken Delight Computer Consultants(小鸡乐计算机咨询),加州北部还有一家名为Kentucky Fried Computer(肯德基炸机)。
- 1号楼和2号楼
- 搞清楚想干的事,然后再去干
- EST和创业者症
- 当米勒德对以姆赛公司的统治接近尾声时,他开始对当初不愿接受任何投资而感到后悔。要知道,米勒德要想在1978年找一个愿意投200万美元的投资人可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啊!
- 死亡和重生
- 但我总有一种感觉,就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无误的,但就是无法产生应有的结果。
- 发烧友是一场草根运动。这些发烧友清楚地知道,他们所引燃的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还是一场社会革命。
- Altair之后的追随与超越
-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
- 向大众普及计算机
- 人们唯有靠自学掌握技术时,技术才会变得有用。
- Altair有如此影响力的一个原因是它的诞生催生了家酿计算机俱乐部。这是一个不平常的俱乐部,它聚集了一群有工程学专业知识和革命者精神的人。这个俱乐部促进了美国几十家计算机公司的诞生并最终培育了一个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行业。
-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
- “我有一个车库。”马什告诉英格拉姆。听起来这就足以开始创业了。
- 星星之火
- 费尔森斯坦仔细考虑了这一提议,最终同意以50美元的价格接下这个活儿。就连马什自己都觉得这个价格低得离谱。这本是价值3000美元的活儿啊,而费尔森斯坦这个呆瓜居然只要50美元!马什说什么也不能接受低于500美元的报价。于是,费尔森斯坦接受了这个折衷的价格。
- 他们断定自己的爱好可以成为职业,于是合伙创办了PolyMorphic公司,开始研发一款组装式计算机。最初这台机器被称为Micro-Altair,后来迫于压力改为Poly 88。
- 对未来的向往
- 推掉这个任务相当于宣布这件事是不可能的,而任何一位有自尊的工程师是不屑于说出这种话的。
- 于是他们继续工作。虽然马什、英格拉姆和费尔森斯坦经常争论,但他们很享受这样的工作氛围。“这是一家能给人带来乐趣的公司,”费尔森斯坦说,“尽管我自己过得苦不堪言。” 费尔森斯坦还说自己的同事和当时的许多计算机发烧友一样“向往未来”,他们的讨论都是极富远见的。但是远见归远见,日常琐碎的决策还得一个个做。
- 格兰特和格林伯格以肯德机炸机公司的名义销售IMSAI型计算机、PolyMorphic公司和矢量图形公司的插板,以及一款由一位名叫史蒂夫·乔布斯的大胡子小伙请他们代理经销的Apple I型组装式计算机。但不久之后,北极星公司磁盘系统的销量一路飙升,于是他们关闭了肯德机炸机公司,将精力集中在北极星公司上。正好当时有一家快餐连锁店来信要求他们停止使用“肯德机”这一名称,顺理成章地,格兰特和格林伯格做出了关闭肯德机炸机公司的决定。
- 1976年的6字头用户
- 因为英特尔公司的芯片的名称里通常会有“8”这个数字,而摩托罗拉公司则通常用“6”这个数字,所以双方的支持者就分别被称为“8字头用户”和“6字头用户”。罗伯茨自然是8字头用户,但他想成为6字头用户。混迹硅谷的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成员大多数都是8字头用户,但也有少数人例外,比如年轻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沃兹尼亚克是一个喜欢清仓甩卖活动的6字头用户,新近刚加入惠普公司。
- 卡斯特这篇关于电视打字机的文章,将鲍勃·马什领入了计算机行业,帮马什和费尔森斯坦搭上了关系,从而才有了Sol的诞生。Sol是第一款将显示器和键盘嵌入主机的发烧友计算机。所以说,虽然Sol并不是兰卡斯特设计的,但这台计算机的设计灵感来自兰卡斯特。从Sol流行开来的嵌入式显示器与键盘正是让发烧友计算机成为真正的个人计算机的关键。
- 芝加哥的一名计算机发烧友解决了这些冗繁的问题。他创造了一种通过电话线在微型计算机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文件传输通信协议(XMODEM)。这种协议后来成为通信标准。他还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个计算机电子布告栏系统(Computer Bulletin-Board System,简称CBBS或BBS),这个系统能专门存储信息。
- 圈地自治
- 就这样,马什冒出了一个想法:专为Sol编写程序——游戏、商业应用或随便什么程序都行,这或许可以提高这款机器的销量。不过,马什并没有找人专门为Sol编写软件,他耍起了心思,找人写了一套编程工具,这样用户就能更容易地为Sol编写软件了。毕竟,Proc Tech公司的客户大多数都是工程师,他们自己就能编写软件。
- 公开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即公开机器有形部分的设计)在当时成为一种理想。另一种理想则是操作系统的公开。
- 这帮人简直吃了熊心豹子胆!一伙计算机发烧友出身的毛头创业者就这样无视当时规模最大的微型计算机公司,还降服了业内领先的芯片制造商。真是天下奇闻!这帮人胆敢干出这等事,竟然还活着回来了。
- 有时候,委员会成员之间的相处并不十分融洽。他们会争论几个小时,谁也不肯退让半步。之后他们又回到各自的公司,和自家人讨论起如何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改进,以求达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每次会议后,他们都会发现大家距离达成共识越来越近了。就这样,这帮富于创造、独断专行的人为了整个微型计算机领域的利益,一点一点地放下了自我的固有成见,也摒弃了任何短期的经济利益。
-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传统
- 那就是这个行业的起源。这个行业并非发端于德州仪器公司、IBM公司或仙童半导体公司,而是来自那些不安于现状且能以另一角度看事物的人。
- 向大众普及计算机
- 第5章 盒中精灵
- 商业化之前的乐趣
- 游戏让公司获得利润,而利润则催生了商业应用的产生。
- 正视BASIC
- 盖茨立刻致电MITS公司,宣称他和搭档有一套用于Altair的BASIC。罗伯茨之前已经听过很多类似的许诺,他问盖茨何时可以前往阿尔伯克基演示他们的BASIC,盖茨看着他的童年好友,深吸一口气说:“哦,两到三周之内。”盖茨放下电话,对艾伦说:“我想我们得去买一本说明书。”他们直接去了一家电器店,买了亚当·奥斯本撰写的那本8080的说明书。
- 有一次,艾伦看到盖茨将头靠在键盘上打瞌睡,然后突然惊醒,看了一眼屏幕,又立刻开始打字。艾伦认为盖茨一定是做梦也在编程,所以一醒过来就能继续写下去。
- 他们面前的一张长凳上摆放着拥有全世界最大内存的微型计算机。它的内存有7K,插了7块1K的内存条,它正在运行一个内存测试程序,即将随机信息写入计算机内存再读取出来。内存需要测试,但他们手头只有这么一个程序。程序运行时,Altair的所有指示灯都在闪烁。那一天他们刚刚做到让它用7K内存来开展工作。
- 商业化之前的乐趣
- 第6章 零售革命
- 计算机杂志的贡献
- 以邮购的方式购买微型计算机需要采取良好的措施来保证客户的盲目信任不会落空。客户将支票寄给他们从未听闻过的公司,以获取一种他们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产品。客户所知道的只是自己想要一台计算机,于是他们就将钱汇了出去,然后一直默默等待。当时的制造商非常幸运,最早的微型计算机购买者几乎不要求售后服务。只要能得到自己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发烧友几乎可以忍受一切,其中就包括海市蜃楼般的邮购业务。
- 《字节》杂志是微型计算机杂志界最伟大的成功故事之一,但它的成功起源于冲突和某种认知上的背叛。
- 格林想给这份出版物起名为《千字节》(Kilobyte),但《字节》杂志宣称这侵犯了自己的名字,因为格林想要告诉读者,这本杂志的任务是“杀死《字节》”(kill Byte)。这个说法不无道理,于是格林将自己的杂志命名为《千波特》(Kilobaud)。
- 赫尔默斯认为早期的期刊有三重目标:收益、教育和社交。这些杂志定义了一个市场,传播了重要消息,并将计算机发烧友聚集了起来。这些出版物创建了一个全国性的计算机用户社区。
- 在赫尔默斯的杂志目标三重论的基础上,吉姆·沃伦又加上了两个要素:社会意识以及20世纪60年代那种快乐的反政府主义态度。
- 作为《多布博士》的总编,沃伦每月只能领取350美元的报酬,他却毫无怨言,尽管从事咨询工作的收入要远高于做一名杂志编辑,但沃伦依旧乐在其中。既然自己在为社会做贡献,那么金钱就不是头等大事。沃伦喜欢引用埃里森的口号:“让我们站在彼此的肩膀上,而不是彼此的脚背上。”
- 俱乐部和展销会
- 科幻小说家弗雷德里克·波尔、个人计算机领域的先驱泰德·尼尔森、李·费尔森斯坦、卡尔·赫尔默斯以及戴维·阿尔等人在展会上发了言。大家都认为这非常有趣。
- 里尔戴着一顶毛线帽,摆弄着他的套装软件,那是一套名为WHATSIT的简单数据库管理程序,WHATSIT是Wow! How’d All That Stuff Get In There(哇哦!那堆东西是怎么进去的)的缩写。
- 手把手指导
- 海斯以每月225美元的价格在西洛杉矶租金低廉的区域租下了一个小店面,开办了世界上的第一家计算机商店。7月中旬,商店开始营业。海斯用横贯店面的巨大字体打出正式店名:箭矢计算机公司。在店名后面,海斯用较小的字体添上了标语“计算机商店”,因为他觉得这样听起来既时髦又有趣。很快,大家都将这家专营店称为“计算机商店”。
- 虽然海斯卖出了很多台计算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仔细统计他和员工的工作时间就能发现,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解释技术、修理机器、设置系统,以及打消客户的顾虑。他们手把手指导客户,为他们建设社区,并进行公众宣讲。虽然这些都很有效果,但显然不是商学院的零售业务模式。
- 那台计算机是这个长发青年的朋友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一间车库里设计的。史蒂夫·乔布斯想要说服泰瑞尔接受Apple I。泰瑞尔告诉乔布斯,成交。
- 大公司来了
- 不过,在Commodore公司、德州仪器公司以及其他财大气粗的公司参与竞争的同时,20世纪80年代初,Tandy公司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来自一家硅谷企业,后者的启动资金是靠卖掉两台计算器和一辆大众巴士筹来的。
- 计算机杂志的贡献
- 第7章 苹果公司
- 两个史蒂夫
- 乔布斯去里德学院旅行时爱上了那所学校,将它看作一个“没人知道自己今后要做什么,他们都在探索生活”的地方。
- 乔布斯给了沃兹尼亚克350美元作为工作报酬,这个数字远少于乔布斯留给自己的6650美元。和乔布斯,友谊也就值这么多。
- 创办苹果公司
- 沃兹尼亚克将计算机的设计带到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并分发设计图复印件。他的设计十分简明,只需一页纸就能描述清楚,看过图纸的人都能复制他的设计。沃兹尼亚克是个技术超群的计算机发烧友,崇尚信息共享。其他计算机发烧友都被深深打动了。有人质疑他对处理器的选择,但没人质疑处理器20美元的价格。他将计算机命名为Apple。
- Apple I售价666美元,666是《启示录》中所谓的“兽数”,这表明恶作剧精神是植根于苹果公司并不断发扬光大的。
- 在确定Apple II的各项功能之后,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就售价问题产生了争论。乔布斯想将主板的单独售价定为1200美元。沃兹尼亚克说如果定价那么高,那他就不想再和它有任何瓜葛了。他们最终决定将主板带机箱的售价定为1200美元。
- 微型计算机产业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出现一位视角独特的人——他必须能够超越基本风险、洞悉潜在回报,纠正不善的管理、修复与经销商的糟糕关系,为了利用这些车库企业的巨大潜力而愿意解决时而出现的粗糙做工问题。
- 马库拉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是保留公司名“苹果”。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位列电话簿首位是一种优势。他也相信,和“计算机”这个词不同,“苹果”这个词具有正面含义。“很少有人不喜欢苹果。” 马库拉说。此外,他也喜欢“苹果”和“计算机”这两个词搭配在一起的反差效果,并相信这样有助于打出品牌知名度。
- Apple I的设计,希望可以说服公司生产这款计算机。但是经理告诉他,苹果对惠普来说不是一个可行产品,并准许他自行制造这款机器。沃兹尼亚克还曾两次尝试加入惠普的计算机开发项目——这些项目最终开发了HP 75计算机和BASIC掌上机,但由于不具备惠普所期望的经验和学历,他两次都被拒绝了。
- 沃兹尼亚克担心与设计Apple I和Apple II不同,全职设计计算机会是一件单调乏味的苦差事。然而经过朋友的劝说,沃兹尼亚克最终同意离开惠普,全职加入苹果公司。考虑到沃兹尼亚克当时认为他们最多只能卖出不到1000台Apple II,这一举动是十分勇敢的。
- 发明来自与众不同的人,而不是来自公司。
- “我不否认沃兹尼亚克设计了一款好机器,”麦肯纳说,“但要是没有乔布斯的话,现在它只能摆在计算机发烧友商店里。”
- 苹果公司后来的产品总监吉恩·路易斯·盖西说,这个标志非常适合苹果公司:“那是欲望和知识的象征,咬掉了一口,覆盖着打乱顺序的彩虹颜色……欲望、知识、希望以及混乱。”
- 苹果公司将个人计算机的概念引入了主流观念。
- 沃兹尼亚克发明了这款计算机,马库拉具有商业头脑,麦肯纳提供营销策略,斯科特管理商店,霍尔特则是超级替补,但那个胡须凌乱、一意孤行的小子才是这一切背后的推动力。
- 魔法时刻
- 一旦项目延误,斯科特很快就会失去耐心。他无法理解沃兹尼亚克那种毫无规律的工作习惯,因为后者全情投入还是任性逃避完全取决于他对手头的任务是否感兴趣。斯科特也看不惯沃兹尼亚克的一些朋友,比如“嘎吱船长”约翰·德雷珀。
- 这种自动同步技术比IBM更胜一筹,IBM这家庞大的企业不够灵活,很难想出这种难以置信的解决方案,沃兹尼亚克对此感到幸灾乐祸。他也明白,不论IBM能为其产品带来怎样的规模效益,没电路总比有电路的成本更加低廉。
- 完工后,沃兹尼亚克发现可以通过移动一个连接器来减少引线(电路板上交叉的信号线)数量。这个改进意味着要将整个设计推倒重来,不过他这一次只用了不到24小时就完成了任务。然后他发现,如果将电路板传输数据的位元次序颠倒一下,那就可以再去掉一条引线。于是他再次更改了电路板布局。计算机工程师普遍认为,沃兹尼亚克的最终设计非常卓越,从工程美学的角度看也十分优美。沃兹尼亚克后来说:“只有本人既是工程师又是电路板设计人员,才能做出这样的东西。那是一个充满艺术的布局。那块电路板上几乎没有引线。”
- 天堂里的烦恼
- 沃兹尼亚克爱的结晶Apple II一如既往地支撑着整个公司。
- 追逐月亮
- 这次的演示预示了一代人都无法达到的许多计算机的技术突破,其中包括可折叠、可扩展大纲文本行;可连至其他文档的、具有嵌入式链接的文档,就像现在的网络浏览器;鼠标;可以腾出一只手来操控鼠标的单手操作键盘;以及跨城市实况视频/音频会议技术。那还是在1968年啊!
- 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凯伊在那场演示之前就已见识过恩格尔巴特的技术。“我知道他们将要展示的所有东西。在此之前我都见过。但那依然是我一生中最伟大的经历之一。那是理想的总和,体现了理想的广度和深度。长久而热烈的掌声来自当即的认可,某件重要的事发生了,我们从今往后不必再因循守旧。就在得克萨斯的帐篷会议上,人们被改变了。很多教会牧师都会告诉你,这些技术不过是昙花一现,然而对那些明白恩格尔巴特想要做什么的少数人来说,一切都将迥然不同。”
- 但是拉斯金对自己与乔布斯的关系并无幻想。乔布斯习惯对人迅速做出判断,而且他的思维方式是二进制的,他认为别人不是1就是0,也就是说,乔布斯认为人都是非好即坏的。拉斯金不认为乔布斯会将自己标记为1,尽管他对此并不以为意。
- 两个史蒂夫
- 第8章 闸门落下
- 便携式计算机
- “那是最糟糕的时刻,”费尔森斯坦说,“我就像是被困住了;太阳再也不会升起;我只能不断向前、向前、向前。外面的世界不复存在,我唯一要做的只是听着这首歌继续工作。”
- 真心欢迎你,IBM
- 他可能已经发现,将终究会被抢占的东西主动送出去才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 1981年8月12日,IBM宣布其首款个人计算机问世,彻底而永久地改变了微型计算机制造者、软件开发者、零售商以及迅速发展的微型计算机购买者的世界。
- “贝克狠狠地教训我,因为我没有做到朝八晚五,那是胡扯。听着,兄弟,那不是我的办事风格。我要在有创意的环境里工作。我不会按照时间来行事,我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行事。”
- 便携式计算机
- 第9章 个人计算机产业
- 事实上,标记着这个时代开始与结束的就是两件平行得出奇的大事:乔布斯的黯然出走,以及他的凯旋。
- 迷失自我的苹果
- 在麦金塔计算机推出市场的头两年,也就是1984年和1985年,销量并没有达到乔布斯的预期。苹果公司就指望着麦金塔计算机过活呢。在那两年里,问世时间更早而性能更可靠的老款Apple II计算机撑住了苹果公司的门面。如果光靠麦金塔计算机,也许20世纪80年代还未结束,苹果公司就倒闭了。
- 方兴未艾的兼容机
- 基尔代尔将一台计算机所需的特定机器代码提取出来,单独放在一个程序中。他将这个程序命名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简称BIOS)。
- 微软的崛起
- 盖茨就是喜欢聘用与自己性格相似的人:头脑灵活、干劲十足、勇于竞争,能够坚定捍卫自己的信仰。
- 走向商业化之路
- 一位用户在NeXT计算机上所做的事情改变了整个世界。
- 争夺网络空间
- Mosaic的成就在于将抽象链接变成某个具体站点的过程,使用Mosaic能明显感觉像是在某个空间里从一个地方进入另一个地方。有人将那个空间称为网络空间。
- 没有乔布斯的苹果
- 当董事会问他对公司有何建议时,斯卡利直言不讳:应该将公司卖给像柯达或AT&T这种规模更大的公司。
- 乔布斯再次让自己置身于一群创造新技术的聪明人当中。
- 皮克斯公司是一大帮技术型艺术家的集合,骨子里是位艺术家的乔布斯则成为他们的大房东。不过,这帮艺术家差不多要开始付房租了。
- 莫名有点想笑
尽管乔布斯从不屈服于好莱坞生活的诱惑,但此时他也成为那个圈子里的玩家。作为电影业新晋的亿万富翁,他接触的都是好莱坞鼎鼎大名的人物。相比之下,创办NeXT公司不过是他人生中的小转折。至于他的第一家公司——苹果公司,已经快被人踹到台下了。
- 后来,阿梅里奥请乔布斯重返讲台,同行的还有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与会者再一次起立,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那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 第10章 后 PC时代
- 苹果的复兴
- 乔布斯回到了苹果公司。他告诉我,微软赢得了个人计算机之战,而且那是不可逆转的,这一切已经过去了。但他认为,如果他能让苹果公司足够强健,支撑到下一轮重大科技洗牌,到那时苹果公司就能打胜仗。
- 苹果公司缺少的不只是资金。它正在重新寻求身份认同,并寻找自己与市场的连接点,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斗争。
- 维持身份和相关性都很重要。如果苹果公司试图变成一家人云亦云的公司,那么就会失败,但由于继续贯彻其越来越不得人心的差异化策略而被边缘化同样也会招致失败。
- 还记得苹果公司欢迎IBM公司的那条广告吗?就是那条以“真心欢迎你,IBM”开头的广告。它在1981年投放时引发了一些关注,确认了IBM公司的进入为个人计算机产业提供了正统性。这条广告其实借用了更早的一条前卫广告,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发现了这一点。在上一个时代,当IBM公司进入小型计算机产业时,数据通用公司的CEO埃德森·德·卡斯特罗授权创作了这样一条广告:“有人说IBM公司进入小型计算机领域将给这个市场带来正统性。那些混蛋说,欢迎你。”
- 然而,正统性胜出了。不再有混蛋,不再有海盗。至少混蛋和海盗都不再生产个人计算机了。结果,计算机变成了寻常商品。
- “我记得(约翰·斯卡利)谈到过‘技术S型曲线’……这就是说,一种技术会有一段长而平缓的酝酿期,然后会有一段突然的飞速发展期,接着在市场饱和或技术成熟时达到顶点。此时,这种技术在市场上将变得不再有趣,如果你的公司为那种技术赌上了一切的话……你最终会被仿造产品逼上绝路。” “因此,要想成为一家不断创新的企业,你必须将这些S型曲线叠加起来。一旦有了一件处于直线成长期的产品,就必须同时开发其他处于漫长、缓慢、平缓的酝酿阶段的产品,那些产品可以在下一个S型曲线中飞速发展。” “那只是斯卡利的理论,”埃斯皮诺萨总结道,“他却无法实践。”
- 将NeXT技术和苹果的操作系统整合起来是一次极其复杂的高风险尝试,就像是一边飞行一边修理飞机引擎。
- 设备真正个人化
- 然而,动态笔记本的部分天才设想就是它并不想变成计算机。动态笔记本是一种新事物——一种尚未出现的事物。
- 让一切飞上云端
- 由于便携式设备占据了主导地位,程序变得更小了。就连程序的名字也变小了:计算机软件的最大类别以前称为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但现在叫App。
- 万维网终结了孤立服务,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但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社区。
- 未来的未来
- 这是一个美丽的新世界,我们和嵌入式个人计算机携手共进,希望它们的程序是由那些在乎我们福祉的人编写的。 ——保罗·泰瑞尔
- 消费者不在乎开源,但他们喜欢自由。他们想要安全性,但不想为此付出任何努力。消费者的价值观与设备制造者、App开发者的价值观并不相同。他们是普通消费者,早期的个人计算机公司从来不必真正确认这一点。
- Well的在线服务。The Well是全球电子连接的缩写(Whole Earth’ Lectronic Link),该想法来自斯图尔特·布兰德,布兰德也是《全球软件概览》的出版人。The Well是精通技术的聪明人的一个在线社区。
- 1990年,米切尔·卡普尔和约翰·佩里·巴洛共同创立了电子前沿基金会,开始向他们认为的立场鲜明、能够理解他们所作所为的一些计算机业界大人物谏言。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立刻拿出了6位数的捐款,网络先锋约翰·吉尔莫也是如此。
- 麦金塔计算机是第一款真正为非技术人士设计并投向广大消费者市场的计算机
- 总之,我们似乎处在一个无节制技术创新的时代。你无法猜到什么新的技术创意将会震撼世界,但你可以确信的是,这种创新即将来临。也许某个聪明的年轻黑客此刻正在致力于此。
- 苹果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