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与癌共生
贝托鲁奇与鲍尔斯
在电影《遮蔽的天空》中,小说作者保罗·鲍尔斯登场,缓缓说出这段话:
因为不知死何时将至,我们仍将生命视为无穷无尽、取之不竭的源泉。然而,一生所遇之事也许就只发生那么几次。曾经左右过我们人生的童年回忆浮现在心头的时刻还能有多少次呢?也许还能有四五次。目睹满月升起的时刻又还能有多少次呢?或许最多还能有二十次。但人们总是深信这些机会将无穷无尽。 p3
在手术前
用断定的语气告诉我如此悲观的事实,像是夺走了我所有的希望,我感到备受打击,陷入消沉。尽管他是一位名医,但可能并不适合我。
可疑的时间
音乐被称为“时间的艺术”。在时间这条直线上,有音乐作品的起点,也终将迎来作品的终点。因此对我来说,时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p14
里尔克 《时辰祈祷》,曲子《此刻时间在倾斜》来源:
时间倾斜,触碰我,
发出清澈的金属般的声响。
我的感官在战栗,
我觉我能——
我能抓住这可塑的白昼。 p16
儿子推荐的音乐
这首歌是美国乡村音乐歌手罗伊·克拉克演唱的《昨日当我年少轻狂》(Yesterday,When I Was Young)。
这首歌里唱的,既有对自己人生的肯定,也有面对那些无可挽回之往日的超脱境界。不可逆的时间线尽头的苦涩未来,我想不论是谁,不论他是什么职业,都或多或少想过吧。在我现在这个年纪,这首歌深深地刺痛了我,让我听着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p18
第一次产生破坏冲动
后面我会来详细说说《异步》这张专辑。“Async” 是 “asynchronization” 的缩写,意思是“异步”。现今世界流行的音乐都在追求“同步”,我却想要提出异议,也是对时间这一存在本身提出质疑。这些背后是我的生死观的一些变化。p21
对《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的想法
想着“我才不要弹《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而固执地拒绝演奏的我,轮到自己去别的艺术家的演奏会,却因为听不到代表曲目而烦躁不安。所以那时我就想通了:我不应该否定那些冲着《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来坂本龙一演奏会现场的观众的存在。 p24
父母的辞世
我在给出席母亲葬礼的各位宾客准备的葬礼手册上,引用了母亲生前喜欢的歌者柿本人麻吕的一首和歌:隐国泊濑山,山间云不去,莫非娘子化烟云?
生命原本的形态
我选择“与癌症共生”,而不是“与癌症战斗”这样的表达,也许是因为在我心里,即使强行战斗也没有意义吧。
献给母亲的安魂曲
《音乐即自由》
《音乐即自由》(音楽は自由にする)这个书名,乍一看会觉得怪怪的:“は”这个助词在这里的用法有别于一般日语语法。其实,这个短语模仿了德国纳粹政权在犹太人集中营门上挂的标语“Arbeti macht frei”(劳动使人自由),“音乐使人自由”用德语说是“Musik macht frei”,换成英语就是“Music sets you free”。
Out of Noise
这个标题其实省略了前面的部分,对我来说,这个项目的名称是“Music Comes Out of Noise”,也就是“音乐产生于噪声”。
例如,奏鸣曲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主题部分、展开部分和再现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有多少小节,中间部分有多少小节,最后有多少小节,各自的比例其实也大致固定。最后只需要按照规律填充音符进去。
演奏升华的夜晚
我从小就不喜欢练钢琴。我的理论是,只有在观众面前演奏才算是真正的练习,这不是炫耀,我也基本不怎么排练。观察其他音乐家,我的理论也可以成立。我觉得演奏很厉害的音乐家,因为各种原因,在观众面前表演的机会减少,几年之后再看,他的演奏就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实在令人心痛。演员也一样,只有实际在观众面前表演才能真正成为专业人士,在家里再怎么练习也没有意义。
电视的可能性与限制
天生反感向事先设想的蓝图靠拢的创作手法。
关于大贯妙子的回忆
2010年11月,我和大贯妙子合作发布了专辑UTAU,并且在年底进行了两人的首次巡回演出。这张专辑的制作概念非常简单:我弹钢琴,大贯妙子唱歌。原本是纯音乐的曲目《探戈》《三只熊》和《花》等,她自己填上了日语歌词。我们在札幌郊外的艺森工作室进行了久违的集训式录音。
好像失忆了一般,曾经很喜欢这张专辑中的《四季》;但看到大贯妙子的名字之前,完全没想到这张专辑。
此刻我才能说,其实我曾经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和大贯妙子住在一起。我后来因为和另一个人在一起,就离开了那个地方。我真的做了很过分的事情。后来,我母亲与大贯妙子关系很好,曾去看望“照顾过龙一”的她。大贯妙子还告诉我:“你母亲送给我一条很美的珍珠项链。”
季节流转
我个人认为,坂本龙一最出色的作品就是《筝与管弦乐团的协奏曲》(2010)。这首由四个乐章组成的协奏曲,将春夏秋冬四季和“静止与胎动”“萌芽与诞生”“成长”与“黄昏·黑暗·死亡”等概念重叠,像一股从极简主义音乐框架中暗暗涌出的清泉。同时,它还在“严谨与克制”中蕴含了“情感”的尖刺,交织着“浪漫”之美。这首协奏曲,其实是坂本龙一献给他逝去的母亲的安魂曲。我们在听完全曲后,可以感受到慈爱和悲伤的情感。
难敌自然
在灾区体验到的无力感
当我真正目睹沿海地区散落的废墟时,仍然感受到了比想象中更强烈的冲击力。我深深地觉得,人类创造的一切最终都会被毁灭。在创作 Out of Noise 时,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整张专辑最后呈现出来像是一幅大型山水画,但在大地震之后,我的想法又进一步确定,认识到人类根本无法与自然抗衡。
“More Trees”的活动
因为有这样的背景,我便开始了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并见到了住田町的町长,他是一个非常有男子气概的帅气的人。在我们的活动被媒体报道之后,岩手县政府突然改变态度,慌忙跑来说“我们还是会出钱的”,但听说町长自己拒绝了,让他们不要搞“马后炮”这一套。虽然通过 “More Trees” 计划筹集的捐款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还是筹集到了约2.4亿日元。
儿童音乐再生基金会
我也使用“海啸钢琴”的声音制作了同年发行的专辑《异步》。
“只不过是电而已”的言论
说得极端一些,只不过是电而已。
旅行与创造
指挥家的风范
特别是他说的“先有个人,才有国家,没有人是为了给国家捐躯才出生的”这句话让我深受感动,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爱国者应该有的态度。
初次受挫
夏威夷的历史
在这30分钟里要戴着耳机,强制收听由医生的母亲挑选的音乐,其中有些甚至是她自己唱的歌曲。这一点我绝对无法忍受,所以第一天就告诉他们:“我不喜欢音乐,请不要让我听音乐!”其实他们母子俩都是服务精神特别强的好人啊。
真正的“治愈”
特别是福雷早期的作品《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与《追忆似水年华》的世界观特别接近,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
《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
这些场景在当代日本早已不复存在,这种“不复存在”的感觉反而无法遏制地唤起了我的怀旧之情。
他其实完全可以觉得《鸟人》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但他是认真地在嫉妒比他年轻三十多岁的伊纳里图的才华。听到他说这样的话,我很高兴,因为这种“饥饿精神”才是一流巨匠的证明。
相信我!
要采用什么取决于导演的直觉。我与任何导演合作都是从这样的互相探索开始的,我们会互相抛出想法,然后给彼此反馈,并持续以这样的方式来确定原本未知的目标位置所在。
朝更高的山前进
一日限定的“教授”岗位
“教授”这个绰号是高桥幸宏给我起的。和他第一次见面时,我还在艺大攻读硕士学位。我想大概那时搞音乐的人念硕士学位很少见吧。后来我们一起在录音棚里工作的时候,我一本正经地用音乐理论解释“和声”,幸宏便打趣地叫我“教授”,这个称呼就这么沿用下来了。
《异步》
井先生对我说:“你们现在做的是非常有规律的音乐,但以后你也许会想追求偏离规律的东西吧。”当时年轻的我并不理解他的点拨,这句话却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我时不时会想起来。我想就是在制作《异步》的时候,朝着“偏离规律”的方向迈进的时机终于到来。另外,这段时间我刻意开始与曾经很着迷的推特等社交媒体保持距离,有意避开这些追求同步化的时代潮流,去追求“异步”——我也将这样的想法放进了专辑标题中。实际上,在这张专辑中,确实有几首曲子名副其实地体现了“异步”的概念。
舅舅小时候的游戏
作为编辑的父亲生前一直支持许多作家,我有时后悔没有把他当作创作上的前辈,多听他讲一些他的故事。但我想,我不仅从父母那里,也从舅舅和其他亲戚那里继承了许多东西。这样一来,我便深刻认识到自己这个人是在周围成年人的影响下塑造而成的。
邂逅新的才华
中国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
一方面,现在的台湾地区仍然到处是“昭和时代的街道”,它们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或许也是因为日本人的视角,才会觉得这样的风景让人联想到昭和时代吧。另一方面,现在日本勉强保留下来的“昭和时代的街道”,都被过度的怀旧情绪包装得像主题公园一样,让人不舒服。从这个意义上讲,有过日本殖民历史的台湾现在还保留着日本昔日的风景,实在太讽刺了。
给未来的遗赠
《时间》
武满彻先生曾在《时间的园丁》中写道:“我想造一个如同无尽的时间一般的音乐花园。那是一个对自然充满敬意,也充满谜题和隐喻的时间花园。”简单地说,他试图创作出像无限的时间一样的音乐,但我想在《时间》中表达的是,与武满彻先生相似却又不同的“时间是幻觉”的信息。我以“时间”为题,又故意挑战了否定时间。那么,为什么要描绘“梦境世界”呢?因为在梦中,时间这一概念的特征被破坏殆尽:在《邯郸》中,追求顿悟的男子午睡了5分钟,但在梦中,50年弹指间过去;在“庄周梦蝶”的典故中,哲学家庄周打了个盹儿,却渐渐分不清是庄周做梦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了庄周。我想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梦和现实无法区分的世界。
《12》
我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只要我还活着,就会继续触碰声音,并不断创作新的音乐吧。Ars longa,vita brevis(艺术千秋,人生朝露)。